聚焦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委员建议:在家门口实现老幼共护日前,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举行专题座谈会,16位市政协委员、港澳台侨工作顾问围绕“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发展成果更好惠及人民群众”主题建言献策。
“社区养老托育填补了家庭、社会之外的服务空白,要打造家门口的养老托育服务点。”来自工会界的市政协委员、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总工会主席安春玲建议,针对老城区和中心城区等空间资源紧张的建成区,要探索灵活分隔使用空间,打造“养老+托育”一站式专业机构,实现老人情感需求和儿童认知建立的双向满足。
“老年人对养老驿站是有需求的,公办民营的思路走得通。”来自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的市政协委员、中国劳动关系学院酒店管理学院执行院长许艳丽说,要优化养老驿站功能,使得不同类型的老年人分流并享受不同类别的养老服务,对养老驿站和养老照料中心的职能定位进行整合划分,推动养老驿站运营主体实现规模化、连锁化运营。
“长期失能老人的照护需求也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谈到养老服务,来自妇联界的市政协委员、乐普瑞康(北京)养老服务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余立新建议依托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以资源整合为核心,提供高效便捷的照护服务,减轻家庭照护者的负担,提升失能老人的生活质量。
来自共青团与青联界的市政协委员半岛官方app、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乳腺外科主任医师王昕建议,提升互联网门诊的效率和便捷性。“互联网门诊应根据初步分诊进行分级诊疗,优化互联网医疗资源配置,发挥其机动灵活的优势,并拓展互联网门诊服务的范围和功能,以更好地满足患者的个性化需求。”王昕说,还应建立健全法规和标准,规范互联网医疗服务的提供和管理,培养和建设专业的互联网医疗服务团队,助力互联网门诊健康有序发展。
来自医药卫生界的市政协委员、首都儿科研究所外科首席专家马立霜的建言则聚焦应用科技护佑新生儿健康成长。“超声检查是胎儿畸形疾病获得最初和最终诊断的最主要检查方法。人工智能算法在影像学数据中的应用,能提高先天性结构畸形的筛查和诊断效率,也能够大幅度提升基层超声诊断水平。”马立霜建议,制定收费机制和医保报销申请机制,推动这项技术尽早应用到产前超声诊断与评估中,以精准诊断减少误诊率。
“要倡导鼓励群众多元化参与决策,充分听取社情。”来自妇联界的市政协委员、北京理工大学科技创新与教育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何海燕建议,在制定执行有关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重大公共政策和措施时,探索使用政务AI大模型等数智化工具赋能,形成“人+AI”协同互补模式,保障服务的及时性和满意度。用民生“温度”检验城市科学治理的“深度”。
推动内部体育场地对外开放是社会比较关注的话题。来自体育界的市政协委员、延庆区体育局副局长柳千训建议,应完善学校、企事业单位体育场馆设施管理和收费配套政策,将一定比例经营利润作为场地设施折旧的维修基金,鼓励其有序向社会开放。要优化资源分布,探索多功能、多类型场地设施的设计布局,强化体育消费扶持政策,发放“全民健身消费券”,激发群众健身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