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路网红新地标:曾是远东运动会举办地坐落于黄浦区新天地商圈的恒基·旭辉天地(The Roof)自2021年建成以来,一直是市民趋之若鹜的“网红打卡地”。这里交通便利,地铁公交高架四通八达,尤其是法国建筑大师让·努维尔(Jean Nouvel)巧妙采用丹霞红配色和全景天幕屋顶所营造的光影效果,更令南来北往的参观者啧啧称叹。建筑外立面的垂直绿化设计,色彩随四季变换而改变,成为上海一道独特的风景。当人们在此徜徉流连,享受美好的休闲时光时,或许没有想到,这里曾经是一片运动场,而且一度是时代的国家体育场,还办过一届远东运动会呢。
远东运动会又名“远东奥林匹克运动会”,创办于上世纪初,是世界上最早的洲际国际竞赛。第一届远东运动会1913年举行,比奥运会的历史晚一点,但比1930年创办的世界杯足球赛和英联邦运动会都要早。远东运动会由中国、菲律宾和日本三国发起,后来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印尼、越南等国也参加过。从1913年到1934年,共举行十届,由中、菲、日三国轮流举办,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举办了四届,日本东京举办两届,大阪举办一届,而中国举办的三届赛事,全部由上海承办。“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想把伪满洲国拉进比赛,中国退出表示,最终远东运动会停办。后来亚奥理事会成立,1951年在印度新德里举办了第一届亚洲运动会,那是后话了。
上海举办的三届远东运动会分别是1915年第二届、1921年第五届和1927年第八届。前两届赛事在虹口体育场(也叫虹口花园运动场)进行。第一届赛事,当时的总统袁世凯捐赠两千大洋,“中国近代体育之父”张伯苓也到处筹款,但当时中国只有租界有能力办比赛,赛事由教青年会运营。到二十年代,中国体育界发起收回体育领导权的斗争,1924年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成立,从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租用法租界天文台路(即今合肥路,该路1927年前名为天文台路,1927年-1943年名为劳神父路,1943年至今为合肥路)一块地皮,建起中华运动场作为当时中国的国家体育场,1927年第八届远东运动会就在此举行。
这届赛事得到政府的重视和资金支持,办得非常成功。比赛场地虽然是租的,但赛事由中国人全程运营,让国人感到扬眉吐气。中华运动场原名棒球场,位置在康悌路(今建国东路)北,天文台路(今合肥路)南,贝勒路(今黄陂南路)西,以及萨坡赛路(今淡水路)两侧,占地达137亩。主场地在萨坡赛路东,也就是现在恒基·旭辉天地及周边区域,有田径、棒球和网球三片球场。路西即今交通大学医学院的一部分为足球场,可以容纳两万名观众,而且有室外灯光,为上海首创。当时远东体协的会员国已发展到6个国家,即中国、日本、菲律宾及暹罗(今泰国)、马来、印度。各国来宾计 5 万余人,规模空前。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在开幕式上作了发言。运动会比赛项目设足球、网球、排球、篮球、棒球、游泳、田径和全能运动,中国队获得足球、排球和网球三项冠军。当时的中国体育整体实力不如日本,唯有足球项目具有碾压式优势,压得日本、菲律宾两队抬不起头来,抚今追昔,亦不免有诸多感叹。
进入三十年代,日本侵占东三省,中国内忧外患。这块属于洛克菲勒基金会的地皮租约眼看就要到期,经过多方协调仍未续租成功,1934年克菲勒基金会正式发出迁移通知,中华体育协进会不得不把场地迁移到延平路,建立了申园运动场,英文名为New Stadium(新体育场),位置相当于现在昌平路的静安区工人体育场。但申园只有40亩地,连中华运动场的三分之一都不到。1933年上海市政府在江湾开始建造体育场,1935年建成,江湾体育场(上海市立运动场)成为新的标志性体育场,中华体育场和远东运动会则成为了历史。洛克菲勒基金会在劳神父路(合肥路)的这块地皮原来计划是建医学院,但因为建北京协和医学院用款超过预算太多,无力在上海再大兴土木,所以这块地闲置了下来。因为战争等原因半岛官方app,医学院终于未能建成。东到黄陂南路、西到淡水路两侧,北到合肥路,南到建国东路这一块地,后来建起了工厂、学校、居民区,成为卢湾一块普通的地块,谁能想到这里曾经是时代中国的国家运动场,还曾经办过远东运动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