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官方网站清远这些学校课间10分钟玩出“新花样”! 关心关爱未成年人大课间铃声响后,清远市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小学的大操场、空地等活动区域,便陆续出现众多活泼的身影。绕圈跑、高抬腿、坐位体前屈……在老师的指挥下,学生们每个动作都透着青春朝气。
2025年1月,随着中央、国务院《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的印发,强化青少年体育教育的号角在全国范围内吹响。清远也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强健计划,从2025年春季学期开始,全市各中小学校普遍开展“校园阳光体育活动”。清城区各中小学校迅速掀起“校园阳光体育活动”热潮,每天综合体育活动不低于2小时,全市分阶段推进落实每天1节体育课,鼓励课间10分钟调整为15分钟。
清城区各学校打破传统体育课模式,采用“基础技能+兴趣拓展”的方式,将体育基本运动技能巧妙地与跳绳、球类、趣味游戏相融合。既注重体育技能的练习,又充分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有效落实学科核心素养。
一直以来,凤翔小学陆续开展了许多特色体育课堂,以跳绳运动为例,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爱好,引导他们形成坚持锻炼的好习惯,学校制定了一系列的激励措施。
“我们学校以跳绳为突破点,通过跳绳晋级赛活动提高学生体质健康综合成绩,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强健体魄、全面发展。”凤翔小学教导处副主任陈日芬介绍,学校会对晋级、进步的学生进行光荣榜公示,并邀请优秀学生及进步较大学生在级会或升旗仪式上展示,颁发跳绳小达人证书。
同时,凤翔小学还将这种机制运用到包括篮球、足球、乒乓球、田径等课程中,充分激发学生锻炼积极性。另外,学校也常态化利用大课间时间,设置具有趣味性的跑操与体能操,有效改善学生的精神面貌、增强班级团队精神和提升凝聚力,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为了让体育游戏更加丰富多彩,在满足安全的前提下,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清城区部分学校还充分利用走廊、楼道、地面等校内空间设置地面游戏图,形成“传统游戏+益智游戏”的体育游戏模式,让学生在课间也能开心运动。
今年春季开学后,清远市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小学在活动区域精心设计多款地面游戏图,包括“跳格子”“跳房子”“折线跑”等传统体育游戏。充分拓展“校园阳光体育活动”形式,引导学生们一进入校园或者课间15分钟,可以自主进行游戏和锻炼,增加体育运动的选择性和趣味性,营造安全健康、舒适放松的锻炼氛围。
在清城区新城小学,下课铃响起,学生们就纷纷就走出教室来到过道玩萝卜蹲、跳格子等各类游戏。为让一年级新生更快适应学校生活,去年学校专门设置了幼小衔接的课程,其中一项工作就是在一楼过道及趣园设计各类如二十四节气、拼音、字母、数学符号等游戏地贴,让孩子们在课间玩耍时也能学到知识。
清城区部分学校还将传统文化与体育活动相结合,创新推出了“非遗进校园”特色项目。如龙塘镇中心小学把醒狮融入第二课堂,让学生锻炼身体的同时,还能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学生们的文化自信。
醒狮,除了是一项表演以外,它还是一项运动,能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在我们学校,来报名加入醒狮队的同学当中,每10位学生就约有3位会打鼓或者锣、镲等。”龙塘镇中心小学老师黄灵敏介绍,醒狮表演是龙塘镇的本土文化,很多村都建有醒狮队,在春节等节日会进行表演,学生从小耳濡目染,所以有很好的基础。
为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和区域文化精髓,龙塘镇中心小学从2022年初开始筹备建立醒狮社团,在第一期招生宣传过后,就有300多名学生踊跃报名。目前学校醒狮队已在校内外进行了多次表演,在校园内掀起了学习醒狮文化的热潮。
此外,为提升学校体育工作的整体水平,清城区还大力推进“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学校体育发展模式,鼓励学校结合自身优势,打造独具特色的体育品牌。
以源潭二中为例,学校一直把推动校园排球活动作为重要的议事日程,把排球教学纳入体育课堂教学,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学习垫球、传球、扣球、吊球、发球、接球等基本技能,将排球基本技术融入体育游戏教学之中,提高学生参与排球活动的兴趣。近年来源潭二中排球队成绩斐然,参加区级以上排球赛多次过的冠军。在2024年清远市中学生排球比赛暨中学生排球锦标赛上,源潭二中排球健将们还勇夺初中组男、女子冠军,实现了市赛五连冠目标。
近年来,清城区还大力推进校园足球工作的开展,努力把全区有条件的中小学校创建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开展校园足球文化工作,并保证各中小学每周至少上一节足球课。目前,清城共有7间省校园足球推广学校,23间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7间全国足球特色幼儿园。
舒适的塑胶跑道上奔跑、羽毛球场上挥拍……在东城街道石板小学,只见学生们正在焕然一新的运动场上开展着各项体育运动。石板小学校长谭炳源介绍,学校将运动场原来的黄泥沙底跑道升级为标准的200米塑胶跑道,并增设了羽毛球场和排球场。这些改造不仅提高了孩子们的运动安全性,还激发了他们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提供了有力保障。
“有了新足球场,我们足球队训练起来更加得心应手,训练效果也更好了。”石板小学六年级学生、足球队队长梁同杨开心地说。
“我平时会在运动场打羽毛球或者跑步,新跑道比较柔软,更适合我们进行运动。”五年级学生黄泳欣表示,有了新的运动场地,同学们更喜欢到户外活动了。
走进横荷街中心小学,眼前一片绿意盎然,新建的运动场与四周的树木和教学楼相互映衬,十分鲜亮。“过去,每逢雨天运动场就会积水,无法正常使用。而晴天时,尘土飞扬,严重影响学生的体育锻炼。”横荷街中心小学校长黄丽娜表示,原运动场为沙石铺设,晴天尘土弥漫,雨天则积水难行,不仅限制了学生们的体育活动,还潜藏着安全隐患。为了给孩子们一个安全舒适的运动环境,去年7月学校正式实施运动场改造项目,将中心小学的运动场全面升级为200米4跑道标准塑胶运动场,并增设了足球场及单双杠等运动设施。
完成体育运动场地升级改造的并不止有石板小学和横荷街中心小学。去年以来,清城区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和教育均衡发展的号召,通过实施“百千万工程”和优化乡村教育资源配置,落实上级资金1166万元,对包适石板小学和横荷街中心小学在内的13所乡村学校的体育运动场地进行了升级改造及维修翻新,为乡村学校学生的“校园阳光体育活动”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设施保障,更为孩子们的成长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为全力推动中小学校“两小时体育活动”落地生根,清城区率先推行“课间15分钟自由活动”制度。针对“课间圈养”现象,明确禁止教师拖堂或限制学生活动,鼓励学生走出教室,参加跳绳、趣味操等“微运动”半岛官网。常态化利用大课间时间,设置具有趣味性的跑操与体能操,有效提升学生的精神面貌,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目前,全区113所中小学,正分阶段推进落实每天1节体育课,鼓励课间10分钟调整为15分钟。
清城区积极创新,构建多元化招聘机制,借助“区管校聘”、公开招聘扩充师资,推动城乡教师交流轮岗,打破区域壁垒,促进教育资源均衡,助力教师积累经验、实现成长。2024年,清城区聚焦体育教育,引进39名优秀体育教师,提升中小学体育课程质量。同时,全区各中小学校非体育专业教师也积极参与到专项培训当中,协助组织大课间活动,形成“全员体育”氛围。
清城区不仅提升了学生们的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还为他们提供了展示自我、挑战自我的平台。2024年度,清城区共举办了4场体育竞赛活动,承办了2场市级体育比赛,竞赛项目包含了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田径、武术、游泳共6项,全区113所中小学均派出员参与竞赛。各学校体育代表队积极参加全国、省、市的体育竞赛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达到了以体育人,以体强心的目的。如清城区第二中学跆拳道代表队参加中国中学生跆拳道联赛总决赛,初中组获得了3枚金牌、1枚铜牌。返回搜狐,查看更多